安徽农垦集团



安徽工人报:秸秆还田助力皖垦丰产丰收

安徽工人报:秸秆还田助力皖垦丰产丰收

发布日期:2012-06-18 浏览次数:5843

用辉煌成就鼓舞士气,用成功经验凝聚人心,用美好前景催人奋进。为迎接党的十八大,本报自即日起开设《科学发展成就辉煌》专栏,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,生动展示推进科学发展、加速崛起进程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,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,进一步增强江淮儿女建设美好安徽的信心与决心。

三夏的皖北大地,秸秆焚烧的烟雾刺人眼鼻地弥漫在丰收后的田野上。

小麦虽然已收割完毕,但是在安徽省农垦沿淮农场的麦茬地里,仍然是机声隆隆,一派繁忙景象。像往年一样,垦区各农场正在紧张地对麦茬进行二次作业,粉碎还田。

613上午,位于宿州的安徽农垦夹沟农场刚刚抢收完小麦,就快速组织了12台先进的秸秆粉碎机下地,每台机器每天最多可粉碎400亩,全场1.2万亩麦茬要不了三天即可粉碎还田。农场党委书记温广信说,从2001年起,夹沟农场连续12年亩产过千斤,今年虽遭遇病虫害影响,全场小麦平均单产仍超过550公斤,部分田块达到670公斤!这个骄人的丰产水平主要得益于农场长期坚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、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。

613下午,记者来到位于怀远的龙亢农场,正在地里忙着粉碎麦秸的三分场职工王立刚高兴地说,他承包的近百十亩地,因为年年秸秆还田,土壤得到了有效改良,每年每亩地少施2025斤尿素,秋季的水稻亩产量,增加了80100斤,两项合计起来每亩增加效益100多元。尝到秸秆还田甜头的又何止王立刚一人!土壤条件的改善,大大降低了家庭农场对于肥料品的投入,也为垦区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据统计,仅此一项,全系统以麦、豆、稻作物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每年可增效近3000万元。截至今年,安徽农垦实现了连续十年丰产丰收。

和夹沟、龙亢农场一样,为了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,安徽农垦所属各农场充分发挥组织化的优势,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逐步实施作物秸秆还田,每年投入资金近500万元,全面推广应用秸秆还田、深松免耕、测土配方施肥等改善农田土质的农业技术和购置先进的机械设备。在全面实现秋季作物秸秆还田的基础上,垦区2001年以来又逐步开始实施午季小麦秸秆还田。到目前全系统小麦秸秆还田面积已达90%以上,龙亢、夹沟、焦岗湖等农场已达百分之百。

经过十几的不懈努力,安徽垦区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,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增长,土壤水、肥、气、热四性得以很好的协调,丰产性能持久性显著增强。据农垦农技部门调查,秸秆还田后,作物普遍增产10%,高的增产达到15—20%。同时还使家庭农场减少肥料品的投入,亩均生产成本降低20元。

秸秆还田,还农垦一片蔚蓝的天,还农垦人一份丰产增收的喜悦。(安徽工人报2012615 01版,鲍广云 夏长信)

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

二维码
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