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云电竞:母亲的煎饼

2023-11-14 阅读次数:

在外上学工作多年,最爱吃最想念的还是母亲做的煎饼。

小时候,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几乎顿顿吃煎饼,在当时,母亲做的煎饼就是最美味的食物开云APP。为了吃个热乎的煎饼,母亲做煎饼的时候,我们姐弟几个人常围在她身旁,等着抢第一个吃。热乎乎的煎饼卷上大葱和咸菜,六七岁年纪的孩子一次能吃四五个。

“吃煎饼长大的孩子肉结实,不容易生病。”每当我挑食时,母亲总这么说。吃着母亲做的煎饼长大,煎饼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主食。

做煎饼的原料有很多,玉米、面粉、高粱都可以,现在还有用巧克力、牛奶做的,但母亲最喜欢做玉米煎饼,我也最喜欢吃玉米煎饼。玉米是自家地里种的,不用化肥不打农药,做出来的煎饼酸酸甜甜,味道单纯而地道。

每年秋天,地里的玉米收获后,母亲会专门挑出一些颗粒大没损伤的存起来做煎饼用。玉米脱粒后,用石碾子碾碎,井水浸泡一晚上,第二天磨成糊糊,这就成了做煎饼的原料。

小时候,喜欢拿个板凳,坐在母亲身边看她摊煎饼,一边看一边和母亲聊家常。只见母亲用瓢子舀上半勺糊糊,上下颠几下,倒在鏊子中间,用工具把糊糊均匀摊在鏊子上,顺手添点柴火,然后在把糊糊刮平,过一会将整个煎饼揭下来,反过去铺在鏊子上再烙一会,大约一分钟后一张煎饼就好了。

同样的动作,做一次煎饼母亲要重复百余次,我有时调皮,也学着母亲的动作摊煎饼,结果不是糊了就是不熟,这时母亲总是抱怨几句:“小孩子别捣乱,浪费粮食老天爷会怨你的”。

做煎饼的工具主要是鏊子,家里的鏊子已经跟随母亲40多年,她对鏊子也倍加爱护,每次做完煎饼,都要用豆油擦拭一遍,为了防生锈,也为了维持鏊子的性能。

母亲常说:“鏊子越用越好用,越好好管它就越听话,养孩子也是这样。”在她眼里,鏊子就像是她的一个孩子。

我到现在也不知道,母亲鏊子的来历,听说好像是从姥姥的母亲那里流传下来的。鏊子是用生铁做的,母亲说这种材质的鏊子做出的煎饼最好吃。

现在很多村民坦途方便,有的买煎饼吃,有的用机器做煎饼。但母亲总说,机器做的没有手工的香,而且我也吃不惯,所以母亲至今仍然坚持做手工煎饼。

上小学时,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热乎乎的煎饼。一大早父亲去干活,母亲就在家做煎饼,准备早饭。我还没起床,煎饼的香味已经从窗户飘进房屋,几乎每天都是闻着煎饼味起床。

后来到县城上学,半个月回家一次,主食还是母亲做的煎饼,那时候,学校条件不好,没有食堂,煎饼就咸菜是最主要的食物。

后来远离家上大学和工作,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煎饼,但是最想吃的还是母亲做的煎饼。

回家前我都会嘱咐母亲准备些煎饼,临走时还要拿上一些。母亲也知道,我在外吃不惯馒头米饭,每次打电话都会问要不要煎饼。

每次回家都很匆忙,呆不了几天就要回去,从家里回城的当天,母亲从大早上就开始忙碌,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我包煎饼,她总是包上好几层塑料袋,怕煎饼见风后干掉不好吃了,她还嘱咐我,吃完要把塑料袋盖严实,这样可以保鲜。

母亲60年代出生,家中姐弟七人,她从十几岁就开始干农活,是家里主要的劳力,虽然没上过学,我却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大道理。

开云电竞:母亲的煎饼(图1)

“好人有好报”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以前,家里去乞丐要饭,母亲不仅给人家一大摞煎饼,放上点咸菜,还要留人家在家喝杯水。

记得小时候,逢年过节,母亲都要包上些煎饼,带上我去给村里一些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,当时不理解为什么她这么做,而且每次都带上我,现在终于明白,她是要我从小学做善良的人。

母亲从贫穷社会过来,知道好生活来之不易,所以非常节约,煎饼渣子要收起来喂鸡,放时间长的煎饼会做成炒煎饼,总之煎饼在母亲手里一点也浪费不了。

我们姐弟三个人,都是相差两岁,父亲在县城工作,没有人帮母亲看孩子,她带着3个孩子因此累出了颈椎病。小时候,母亲每次摊完煎饼,我都要给她捶捶背揉揉肩。这个时候母亲经常撒娇似的对我说:“肩膀疼脖子疼都是因为照看你们三个孩子累的,你长大了可一定要孝顺。”那时我总是使劲点头答应。

现在一年也就回去两三次,在家里,母亲做完煎饼不会再让我给她揉肩膀,也不说肩膀疼了,但是有几次却看见她在偷着吃止疼药,其实她是不想让孩子们担心。

去年,母亲生病住院,家里人没有告诉我。当时病情比较重,后来母亲对我说,她当时唯一挂念的就是我:“你俩姐姐有婆家疼,没了我,谁给你做煎饼吃啊。”

大学毕业后到报社做记者,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,名字常出现在报纸上,母亲很骄傲,她觉得这个工作要很有文化才能做得来,是很体面的工作。她不在乎挣钱多少,反而经常提醒我不要熬夜,工作累了就多休息休息。

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,写了千余篇各种各样的文章,但是每次想写写关于母亲的故事,却不知如何去表达。

母亲操劳一辈子,也为儿女们做了一辈子煎饼,现在每次吃煎饼,总会想起母亲坐在鏊子前摊煎饼的样子。

母亲做的煎饼永远是最美味的食物。


开云电竞 开云电竞 开云电竞